2024年2月26日
《耶稣祷文》
这篇文章最初发表在“Soundings”上——这是一系列文章,就如超声图的波段一样,根据福音和基督教的理解来探讨社会、文化和教会的问题。
大斋期是基督教的年历中的一个重要的季节,因为它邀请基督徒守节和纪念耶稣基督的受难、受死和复活。它使我们远搁下繁忙的日程,并敦促我们停下来反思我们与救主基督的关系,只有通过他,我们才能找到生命的意义和目的。
因此,大斋期是沉思和祈祷的时刻。
深深植根于基督教属灵传统的最持久的祈祷形式之一是耶稣祷文 (Jesus Prayer),它在东正教中被广泛使用。虽然这种形式的祈祷在复原教基督徒中越来越普遍,但许多人仍然闻所未闻。
根据学者的说法,耶稣祷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世纪埃及的基督教修道院,尽管有些人认为它还要古老得多。
祷文本身非常简单明了:“主耶稣基督,神的儿子,怜悯我” (Lord Jesus Christ, Son of God, have mercy on me),并且一遍又一遍地重复。它只有十个英语单词,只有七个希腊语或俄语单词。然而,祷文是完整而博大精深的。
东正教神学家卡利斯托斯•韦尔主教(Bishop Kallistos Ware)指出了祈祷文的四个部分或构成的要素:[1]
- 求怜悯的呼声
- 重复的操练
- 对恬谧的追求(希腊语:hesychia)
- 对圣名的尊崇
在恳求怜悯时,祷告者认识到他/她是一个需要上帝恩典的罪人。这种悔改的态度是以路加福音18:10-14中记载的税吏的祷告为蓝本的,“神啊,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!”
求怜悯的呼求不仅表明对罪的哀伤,也表明相信真诚悔改的灵魂会得到上帝的宽恕。正如韦尔所说,“它肯定了上帝的慈爱和怜悯比我的破碎和内疚更大。”[2]
因为耶稣祷文被重复了很多次(通常使用祈祷绳),一些复原教基督徒可能对这举动有所保留。耶稣不是告诉他的门徒在祷告时不要徒劳地用许多重复的话吗(马太福音6:7)?
从第六世纪的约翰•克利马库斯(John Climacus)到二十世纪的杜米特鲁•斯坦尼洛埃(Dumitru Staniloae),基督教东方的属灵作家都提回应了这些反对意见。他们坚持认为,如果耶稣祷文是存敬畏上帝、带着信心和爱的情况下祷告的话,那么它就不是徒劳的重复。
祈祷的第三个元素是对 hesychia 或恬谧的追求。
在基督教的属灵传统中,恬谧或宁静不仅仅是没有声音和活动。恬谧是一种专注,将我们引领、进入上帝的同在。它使我们意识到唯一能够平静我们生活里之风暴的那一位独有的主。
通过不断呼唤我们主的名,耶稣祷文使祷告者能够抛开喧嚣和困惑,并体验上帝令人耳目一新的平安。
最后,并最重要的是,耶稣祷文与对圣名的尊崇有关。第二世纪《牧羊人》的作者赫尔马斯写道:“神的儿子的名是伟大的,不可理解的,并支撑着整个世界。”[3]
因此,祷文是博大精深的以基督为中心。在这个祷文中,信徒向耶稣基督讲话,耶稣基督是神的道成肉身的儿子,是三位一体的神的第二个位格。这样一来,他/她的注意力就会立即被引领到圣子所启示的三位一体的神身上。
每天只需花几分钟,耶稣祷文便可以很容易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灵修中。它也可以是整天的祈祷,为我们的生活中要承担的各种责任,作为“精简祈祷 (Arrow Prayer)”(奥古斯丁)。
虽然祈祷文最初可以开口颂念,但应该逐渐默默地重复——在我们的思想和心中。耶稣祷文是极致的属灵祷文。
但必须强调的是,耶稣祷文不是基督徒冥想的一种形式,而是一种祈祷。
正如韦尔主教所解释的那样,“这根本不是一个旨在提高注意力的念颂咒语,而是专注于个人祈求的对象--三位一体的第二个位格耶稣基督……重要的不是我们如何祈祷,而是向谁祈祷。[4]
当我们守大斋期时,愿耶稣祷文将我们的心灵和思想引导到那位超乎万名之上的主(腓立比书2:9)——耶稣基督,我们的救主和我们的主!
–
[1] Bishop Kallistos Ware, The Jesus Prayer (Catholic Truth Society, 2017), Kindle Location 43.
[2] Ibid., Kindle Location 50.
[3] The Shepherd of Hermas, translated by J.B. Lightfoot, 13[90]5. http://www.earlychristianwritings.com/text/shepherd-lightfoot.html (accessed 4 December 2021).
[4] Ibid., Kindle Location 338.